新能源“双雄”之一的风电,有哪些远虑与近忧?
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,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 2020年,我国正式提出“双碳目标”。展望未来三、四十年,可再生能源将逐渐主导整个能源体系,最终形成风、光、水、核、氢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。尤其是风电、光伏将占据能源体系的半壁江山,堪称新能源“双雄”。
图13:风电产业链构成,资料来源:锦缎研究院整理
在前文中,我们提到风机正在往大型化发展,齿轮箱、电机、轮毂、叶片等核心零部件相应的需要更大规格,而大型机组所适配的零部件产能相对稀缺。头部企业具备更强的上游资源整合和生产制备能力,在风电机组大型化浪潮的推动下,龙头企业在大型风机市场的主导权将更加稳固,如明阳智能(SH:601615)、金风科技(SZ:002202)、东方电气(SH:600875)等。
另外,随着海上风电的兴起,其配套的塔筒与海缆业务将享受最大的增量。先讨论下塔筒,同样装机容量,海上塔筒需要的基础、管桩、导管架的用量成倍的增加,相对陆上塔筒,海上塔筒的业务量增加3倍之多。
而海缆可以类比于海上特高压,分为有场内和送出海缆两种。场内是连接线,普遍使用35KV-66KV,风机大型化后电压升高;送出电缆目前主流220KV,如果以后做到深远海使用400-525KV左右的柔性直流。可以预见的是,海缆的用量和价值量都会同步提升。在资本市场上,东方电缆(SH:603606)已经涨了一轮。
当然,还有叶片、轴承等诸多零部件的增量,以及运营商的成长空间,限于篇幅这里不作更多探讨。
最后需要注意下的是,鉴于风电行业曾在2015年出现“抢装潮”和2017年出现“低谷”,在本次“抢装趋势”过后,可能会透支未来1-2年的一些需求,市场短期对风电的过度追捧可能会带来波动的加剧。
图片新闻
发表评论
请输入评论内容...
请输入评论/评论长度6~500个字
暂无评论
暂无评论